一年前的我也是。我不是從小愛看日本動漫,日文基礎也只是低空飛過 N3,甚至學日文時,只想趕快跳級上課,被老師說是「失控的學生」。
這篇文章就是想跟你分享,和我一樣的普通人,在慶應別科這一年最真實的收穫、最後悔的事、以及大家最關心的「實際花費」。
對我來說,這一年絕對比想像中更值得。讓我娓娓道來。
【文章快速導覽】
- 日文進步了多少?從口說啞巴到拿到Offer真實路徑
- 生活有何不同?從遊客到「住民」的解鎖體驗
- 心靈的成長:這一年,我學會最重要的事
- 不私藏公開:我在日本一年的真實花費明細
- 總結:出發前,我想對你說的 3 件事
收穫一:日文真的會進步嗎?從口說啞巴到拿到Offer
出發前我是實在的「口說啞巴」。
雖然低分考過 N3,但在台灣的學習完全是考試導向,基礎非常不穩。剛到慶應時,我還覺得自己被分到太簡單的班級(老師對不起…),但後來才發現,不得不說,慶應的所有老師都非常非常認真!而且老師都很會教,這種穩扎穩打型教學,治好「基礎不穩」的壞毛病。
但是,光靠學校絕對不夠。
真正讓口說突飛猛進的,還是要靠自己向外拓展。建議你:
- 參加學校社團: 如果有喜歡的社團,勇敢參加就對了!
- 利用社區資源: 當地「區役所」通常有免費或便宜的日文交流教室。
- 語言交換 App: 逼自己講 15 分鐘或聽對方講,效果驚人。
八個月後,我從一個不敢開口的人,到可以準備講稿小抄、幸運找到正職工作。
至於我是如何找工作準備面試、經歷哪些焦慮和挑戰的詳細求職故事,那又是另一個長文章了。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邊:
收穫二:生活有何不同?從遊客到「住民」的轉變
在日本留學,最不一樣的,就是你不再是個短暫來玩的觀光客。能做的事情,比想像中多太多了。
解鎖「打工」
留學生一週可以合法打工 28 小時。我在留學後半段,去了一家和服店打工,跟外國客人介和服浴衣,和日本同事尬聊,是非常好玩又難得的體驗!
用一個月的時間,深度旅行
日本的學期也有暑假!我用兩個長假:
- 暑假: 去三重縣伊勢,在傳統的日式旅館打工換宿一個月。
- 學期結束後: 再跑到北海道的青年旅館,打工換宿一個月。
- 登富士山: 下半學期開學前,趕在最後一批登山開放時間,衝上山!
不是走馬看花的觀光,而是真正住下來、工作、生活,體驗到的風景完全不同。
享受「學生票」,省錢看世界
這點超實際!東京有逛不完的展覽、美術館、博物館,很多地方只要出示學生證,就有折扣,甚至直接免費!這是觀光客沒有的福利。
認識「不一樣」的朋友
說實話,別科的同學大部分還是講中文的。但對我來說,這反而是個開眼界的機會。認識到一群不同背景、不同專業的朋友,聽他們的故事,會刺激你用全新的角度看世界。
收穫三:心靈的成長,這一年學會最重要的三件事
如果說日文進步是「技能」,那心靈強韌度就是你的「血條」有多長。
- 學會獨立,在異鄉建立一個「家」
第一次自己出國生活,所有事都自己來。從辦手機、開銀行戶頭,跑區役所,到處理各種似懂非懂的日文文件,光是成功在國外活下來,就感覺自己心理強度 +1000。 - 學會包容,理解世界的不同
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,接受文化衝擊。不用拋棄原本的自己,可以嘗試站在第三者的角度,去理解「啊,原來日本人是這樣想的」,了解他們的思考邏輯本身也很有趣。 - 學會與自己獨處,接受從零開始的自己
這大概是我這一年最大的課題。剛來的時候,什麼都慢,一路上會坎坎坷坷,會覺得自己跑不快,不像在台灣時都得心應手。但也學會了接受那個弱小、有點笨拙、從零開始的自己。一面告訴自己「這是正常的」,一面又相信「一年後的我會變得很厲害」。
不私藏大公開!我在日本留學一年的真實花費
聊夢想之前,我們先面對現實。這絕對是大家最想知道的部分。
慶應官方簡章估計,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是 13~17 萬日幣。那我自己實際花了多少呢?
老實說,我應該算是「省錢留學生」,實際花費比官方估的還少。
我的生活習慣是:
- 吃: 90% 自炊或吃學校食堂 (便宜!一餐約 500 円上下),一週外食約 2-3 次。
- 住: 學校宿舍,一個月 68,700 日幣 (包水電網)。
- 玩: 不常跑咖啡廳,一年看了四場付費展覽。
我的每月開銷(不含房租)
【省錢月份:約 8 萬日幣】
(通常是期中期末考或專心找工作的時候)
- 伙食費:約 31,000
- 治裝費:約 21,000
- 交通費:約 7,000
- 居家雜貨:約 3,300
- 必要的其他:約 10,000
- 社交娛樂:約 6,800
【玩樂月份:約 11 萬日幣】
(學期結束或朋友來玩的時候)
- 伙食費:約 35,000
- 治裝費:約 30,000
- 交通費:約 14,000
- 居家雜貨:約 6,300
- 必要的其他:約 13,000
- 社交娛樂:約 21,000
⚠️ 特別注意: 如果寒暑假想去長途旅行,一定要多抓預算!我當時是去打工換宿,所以花費才和平常差不多。
總結:所以,到底值不值得?
對我來說,這一年獲得的,遠遠超乎預期。但如果能重來,我會…
💡唯一後悔:出發前,日文基礎沒有打得更穩。
更流利的口說能力,就能體驗到更深層的交流。
和日本人交談也是,或是其他需要更多的日本口說能力,才能真正體會到活動精髓。
出發前,我想對你說的 3 件事
- 想清楚你「最想要」的三件事: 是日文、體驗、還是職涯跳板?排好優先順序,你的這一年才不會迷惘,不會浪費時間和錢錢。
- 把口說練到「敢開口」的程度: 至少 N4 以上。這會決定你這一年體驗的深度。
- 在經濟許可下,衝吧! 人生活到 70 歲的話,只是1/70的時間,但獲得的比原本想得太多了。
去期待、去失望、去努力、去挫折。
一年後的你,絕對會感謝現在這個勇敢的自己。
最後,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可以考慮請我喝杯咖啡,支持一珈繼續創作: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