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東京求職筆記 Ep.1|6大求職管道實測與真心話

嗨!我是一珈。

如果你正準備在日本找工作,而且跟我一樣是工程師,那相信這篇分享可以對你有幫助。

這是我在 2024 年,從零開始的東京求職全記錄(第一集),這篇內容會詳細分享我在「事前情報收集」和「書面準備」階段做過的每一步、和踩過的坑。

這篇最真實的普通的經驗分享,希望能幫正在迷惘的你,理出一條清晰的路。

以下是日程表我的求職階段做的準備。

【文章快速導覽】

想知道我的背景,及求職大致日程,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邊:

🥐 延伸閱讀:【2024 東京求職筆記 Ep.0|我的背景、踩過的坑與求職規劃】

階段 0:萬事起頭,從情蒐與自我盤點開始

這個階段我們的目標是想清楚:「市場有什麼?我有什麼?」

Step 1:盤點你的經驗與技能

這跟在台灣求職一樣,第一步就是回憶你做過的所有專案。
小技巧:
  • 專案回憶: 把過去的簡報、文件全翻出來,幫助自己回憶細節。
  • 技能關鍵字: 從專案中擷取出「硬技能」關鍵字,樹狀圖可以幫助你整理!eg.我做過資料處理系統,關鍵字就是 Data Processing, AWS Glue。

Step 2:搞懂日本求職的「標準配備」

在日本,必須準備制式的「履歷書」和「職務經歷書」。

  • 履歷書 (履歴書): 你的個人基本資料,大致學經歷的文件。
  • 職務經歷書 (職務経歴書): 用來詳述專案成就。
💡強力推薦資源: 我當時是參考 doda 転職ガイド。這個網站從自我診斷、履歷教學到錄取後如何離職,全部都有教!而且它還提供不同職種的履歷範本可以直接下載。

Step 3:了解哪裡可以「找工作」?

以下是幾個最常見的管道:

求職網站 (像台灣的104)
  • 日本本地向 (日文強者適用): doda, Bizreach, Green (IT專門)
  • 外國人專門: Daijob, Japan-dev (IT專門), Tokyo dev, LinkedIn
獵頭與人力仲介 (転職エージェント)
  • 特色: 會幫你修改履歷、推薦工作,適合中途轉職。
  • 常見公司: Recruit Agent, Robert Walters (外商專門)
企業官網 (直接投)
  • 注意: 很多大公司或新創會在官網直接招募。
  • 外國人友善大手參考: Amazon Japan, RAKUTEN, Hitachi, IBM Japan, CyberAgent 等。
學校推薦 (留學生限定)
  • 別忘了: 好好運用學校的就職支援中心資源。

階段 1:實戰開始!6大求職管道真實心得

我這次求職,主要都是透過人力仲介。以下是我親身用過的6個平台,附上我最真實的結論和踩過的坑。

⚠️ 再次強調: 這是我的個人經驗(點我看一珈的背景),大家務必依照自己的狀況斟酌參考!

  1. エン エージェント

    • 結論: 記憶點不多,職缺偏普通。
    • 踩坑經驗: 面試前一天才被告知「留學簽證」不符資格而取消!
    • 血淚筆記: 和仲介初次面談時,一定要再三確認「在留資格」是否符合他們的服務範圍!
  2. マイナビ Mynavi-Agent

    • 結論: 適合當面試練習,但主力不推。
    • 推薦用法: 雖然職位中規中矩,但因為書面通過率意外地高(推50家過10幾家),我反而透過它大量練習了面試,也更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。最後還拿了兩個內定(雖然都辭退了)。
  3. WILLOF TECH (透過 Recruit Direct Scout)

    • 結論: 適合用來測試市場水溫,但關係較難維持。
    • 個人經驗: Recruit Direct Scout 是一個讓各家仲介來找你的平台,但品質參差-齊。Willof Tech 是其中一家IT專門仲介,他們的顧問是我遇到最認真的,甚至幫我修改履歷和面試逐字稿,受益良多。
    • 可惜: 感覺他們手上推薦的職位條件沒那麼好,遠端工作的選項也不多,最後只好放棄合作。
  4. Connect Job

    • 結論: 企業對外國人友善度高,有說明會可參加。
    • 個人經驗: 職缺給除了外國人,也很多海歸回來的日本人。聯絡我的剛好是一位中國籍仲介。
    • 感恩時刻: 我在這家拿到最終內定。三面後企業對我有些疑慮,仲介(中國人)甚至請同事幫忙打聽,還一起想對策,真的很感謝他。
  5. RGF Professional Recruitment Japan (透過 Bizreach)

    • 結論: 高階職位的好選擇,獵頭專業度高,薪資條件也更好。
    • 我的經驗: Bizreach 上的仲介和職位品質明顯蠻高的。RGF 的仲介是難得可以講英文的,感覺有真的用心在聽我的需求。他推薦的職缺大多是知名大手企業,薪資條件也很好,還幫我取得了日立的面試機會(進到二面)。
    • 感想: 面試前後,仲介還會打電話來關心和覆盤,感受得到他們的專業。
  6. LinkedIn 上的獵頭們

    • 結論: 外商職缺機會多,需要讓子彈飛一會。
    • 我的經驗: 開了 “Open to Work” 之後,才陸續有獵頭聯絡。介紹的職缺多為外商或需用英文的。但他們的模式通常是:第一輪推薦的職缺若沒下文,之後就不會太積極聯絡你。
    • 💡推薦方式: 因為重新和一個新獵頭建立關係,從零了解你的需求,很花時間,所以我後來沒有太積極在 LinkedIn 上回覆他們,只是當作接收職缺資訊的管道。

真心話時間:該有的3個心理準備

這次求職,我真的真的很幸運,遇到的仲介大多有幫到我。但總結下來,想分享三個最重要的心得:

  1. 認清關係:他們是「商業夥伴」,不是「人生戰友」 聽起來有點刺耳,但請記住:仲介的目標是把你成功「賣」出去換取佣金。釐清這點,你才能客觀判斷誰是真的在幫你。
  2. 放寬心態:已讀不回是常態,收好玻璃心 條件不符時,他們會把精力放在成功率更高的候選人身上。這不是針對你,這就是市場。
  3. 勇敢斷捨離:感覺不對,就換下一家! 日本的仲介產業非常發達。如果合作不順,別不好意思,你的時間更寶貴。果斷尋找更適合的合作夥伴吧!

求職比誰掌握較多的情報,也是耐力賽

該做的都做了,剩下的就交給緣分。累的時候記得休息,你已經非常努力囉。💫

加油!💪

延伸閱讀

最後,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可以考慮請我喝杯咖啡,支持一珈繼續創作:)

Buy Me a Coffee